通知公告More > |
新闻活动More > |
近日,暨南大学梅青松教授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9.0)上发表了题为“Bio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for dynamic diagnostics in vivo”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总结了纳米材料通过生物工程改性后,应用于疾病标志物的体内动态诊断领域(in vivo dynamic diagnostics)的最新进展。文章从能量源的选择、纳米材料的响应机制、动态诊断策略的设计以及信号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该综述创新性地提出了推动深部组织动态诊断发展的三大核心策略:图1. 深部组织动态诊断的核心策略多模态能量响应与高效转换:综述提出结合近红外光、X射线等穿透性强的能量源,开发适配的纳米材料(如稀土上转换材料、量子点),通过能量转换机制实现深部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例如,近红外激发的稀土纳米颗粒可穿透3厘米组织,配合AI信号分析,显著提升动态监测灵敏度。时空动态信号精准调控:论文提出“时空动态响应”纳米探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