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医成果要报 | JAMA子刊研究揭示GLP-1RA在轻型卒中/高危TIA二级预防新证据

发布时间:2025-11-10发布单位:医学部/党委医学工作部

近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安定/朱慧丽教授团队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双TOP 1区)在线发表题为Liraglutide in Acute Minor Ischemic Stroke or High-risk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LAM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

该研究首次报道GLP-1RA利拉鲁肽联合标准的卒中二级预防策略可显著减少90天卒中复发,并减少残疾风险,为进一步降低缺血性卒中的残余复发风险及改善功能预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循证医学证据。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朱慧丽主任医师为唯一第一作者,徐安定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为本研究完成第一单位,项目由广州市科技计划202002020003,202201020070,2023A03J1023 and 2023A03J1022资助)

从临床困境出发——LAMP研究的由来

轻型缺血性卒中或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早期面临极高的卒中复发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复发风险较普通人群高2–3倍。

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已被证实可降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其在卒中人群中的疗效尚不明确。

为何最终选择利拉鲁肽?安全性决定方向

在众多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s)中,研究团队最终选择了利拉鲁肽作为研究用药。主要考虑到,利拉鲁肽为每日制剂,而GLP-1RAs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其中呕吐可能增加卒中患者的误吸风险。


相较于长效制剂司美格鲁肽和度拉糖肽,利拉鲁肽半衰期更短,当患者在卒中急性期出现不耐受时,可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降低胃肠道反应、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风险。这一特性使利拉鲁肽在卒中急性期的应用中更具安全性与灵活性。                   

从研究设计到结果——LAMP研究说了什么?

“利拉鲁肽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轻型卒中或高危TIA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LAMP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对照、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终点盲法(PROBE设计)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利拉鲁肽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中减少卒中复发及改善预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研究纳入发病24小时内合并2型糖尿病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利拉鲁肽联合标准二级预防)和对照组(仅接受标准二级预防)。


研究在全国27家中心共纳入636例患者,结果显示药物组90天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9% vs 13.8%,P=0.02),90天新发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TIA/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5% vs 15.7%,P=0.006),并且显著改善90天的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 0-1)患者比例(87.3% vs 77.8%,P=0.002)。


除了药物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外,未见增加其他不良事件风险。该研究证实发病24小时内合并2型糖尿病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或高危TIA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可减少卒中复发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携手共进,探索未止步

  1. 本研究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朱慧丽主任医师担任唯一第一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糖尿病专家Xiangbing Wang教授为本研究的学术委员及主要作者之一。


  2. 研究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全国多家研究中心及众多同道的通力合作,凝聚了所有研究团队成员的智慧与汗水。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持严谨创新的科研理念,持续开展更深入的基础、临床与转化工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介绍]


徐安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暨南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附属第一医院脑科医院院长,国家卫健委神经系统疾病质控委员会专家,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广东省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委员会组长。发表论文近300篇,以通讯作者发表20+篇Top期刊,参与发表NEJM论著3篇,主持数部并参与系列中国脑血管病指南、专家共识的制定;《中国脑血管病管理指南》联合主编;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中国卒中会“中国卒中奖”、广东省科教文卫工会“徐安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广东省医师协会首届“广东医师奖”、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等荣誉。


朱慧丽,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神经重症科主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第一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第十届“羊城好医生”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广东省高校重点专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中匈科学合作基金等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