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医学部7门课程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3-06-15发布单位:医学部/党委医学工作部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暨教函〔2023〕7号)暨南大学共有25门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医学部7门课程榜上有名。医学部设立300万元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全面启动“医学金课建设计划”。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含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医学部共有9门课程入选。截至目前,医学部共认定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医学部入选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别来自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共计7门课程,具体如下。



——————课程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类别:线上一流课程

开设学院:中医学院

课程负责人:陈利国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刘红杰、肖雅、欧阳明子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1005JNU035-1206450825

课程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课程,是学习中医的第一门主干课程,适应面广。暨南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团队是以广东省名中医陈利国教授为核心的省级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刘红杰副教授、肖雅副教授和欧阳明子副教授,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名医经验、临床案例和科研成果,建立“教学内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多元一体的传承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13年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3年获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慕课自2019年以来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平台上线,累计选课人数超过4万人次,已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课程应用效果良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传播中医特色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利国、刘红杰、肖雅、欧阳明子



《实用针灸学--经络养生与康复》

课程类别:线上一流课程

开设学院:中医学院

课程负责人:张毅敏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朱明敏、马庆宇、赵仓焕、卿鹏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1005JNU049-1207451803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一门着眼于实用、面对大众的经络与针灸科普课程。课程从理论—操作—应用三个维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并从最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入门,循序渐进,系统地讲解了中医和经络系统的奥秘、实用易学的针灸技术、以及如何运用经络穴位进行养生保健和调理常见疾病。课程教学上注重通俗化,讲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并且全部操作都有真人演示,直观明了。课程内容兼顾易学和实用,普通人群也可以轻松掌握。此外,每一期课程都设置了直播课,扩展课堂的同时实现老师与学员的实时交流。课程已先后获国家级和省级一流线上课程认定。课程英文版也制作完毕,近期将上线国际版慕课平台。

张毅敏、朱明敏、马庆宇、赵仓焕、卿鹏



《人格与精神障碍--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课程类别:线上一流课程

开设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课程负责人:贾艳滨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钟舒明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JNU-1206462817 

课程介绍:

本课程授课老师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专业的老师,课程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了解人格与人格障碍的形成,从儿童发育问题、抑郁与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及焦虑症、恐怖症、应激创伤、进食与失眠障碍,到老年痴呆等各类精神障碍的成因、临床症状、诊断评估、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通过本课程,探索精神障碍背后的人格,掌握诊断与治疗原则。目前本课程作为暨南大学本科生公选课之一,主要面向校本部和南校区本科生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形式授课,开课时间为每学期一次。自2020年开课以来,本课程每学期选课率达100%,至今累计选课人数达3000余人,课程受到了选课学生的广泛好评。此外,本课程于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同年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另外,本课程的英文版《Personality and Mental Disorders—Be a Therapist of Your Own》于2020年入选首批中国慕课及学堂在线教育部国际教学平台。

贾艳滨、钟舒明



《颈椎病患者康复护理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类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开设学院:护理学院

课程负责人:杨巧红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豆春霞、査丁胜、陈燕雅、沈龙彬

课程链接:

https://www.ilab-x.com/details/page?id=6379&isView=true

课程介绍:

本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医科”、“健康中国”对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新规律,创建以标准化颈椎病AI病人整体评估和康复护理为主线的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人文关怀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传统颈椎病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机会不足及存在一定实践操作风险的瓶颈。实验践行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全面育人的理念,对推动医学课程改革实践具有很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依托本课程,课题组获校级教学改革立项3项,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3篇。课程已获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认定,并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上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目前实验浏览量、实验人次及课程评分等位居护理学专业课程综合排名第一。

陈燕雅、豆春霞、杨巧红、查丁胜、沈龙彬



《病理生理学》

课程类别: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开设学院: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课程负责人:王华东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魏伟、吕秀秀、王一阳、彭爽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1001JNU061-1460882162

课程介绍:

暨南大学病理生理学课程设立于1978年,是一门面向医学各专业开设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课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融合,经过李楚杰教授、陆大祥教授及学科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中英双语、线上线下混合、面向国内、外本科学生的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依托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核心期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编辑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重点实验室。授课教师为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其中获得广东省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获广东省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二、三等奖各1人,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1人、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1人,参编、副主编国家规划病理生理学教材20余部。团队成员均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坚持基础与临床结合,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为提升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



《中医诊断学》

课程类别: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开设学院:中医学院

课程负责人:孙立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陈家旭、薛飞飞、李晓娟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JNU-1001682002

课程介绍:

暨南大学的《中医诊断学》,不仅培养中医人才,还肩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本课程从1999年开课至今已经23年,从最初的黑板教学,到网络课程教学,再到基于BB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建立,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教学效果也不断得到提高。随着本课程团队建设的MOOC和虚拟仿真分别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于此,逐步构建并完善“翻转课堂实时互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贯通学习模式”。本课程充分融入社会化媒体功能,互动性高;运用学习通APP对学生学习进行全方位的督学导学;课程及学习模式辐射全国390多所学校,总选课人数突破50万人,教学效果良好,社会效益显著。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MOOC与VR相结合,解决了理论MOOC的线上实践教学的难点;基于社会化媒体和学习通App,实施线上线下多维实时互动混合学习;在翻转课堂中,贯通融入临床教学,为早实践早临床打下基础。本课程将继续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孙立、陈家旭、薛飞飞、李晓娟



《诺贝尔奖解析--医学篇》

课程类别: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开设学院: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课程负责人:王跃春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JNU-1207459804

课程介绍:

《诺贝尔奖解析一医学篇》由来自教学一线的资深教师、多年从事临床实践的医师以及主攻科学难题的研究员等共同打造,本课程紧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载体重点探讨“中国国民健康大数据”所提示的重大疾病,并将“科学精神及人文思想”有机融合和贯穿于全课程,通过创设“4步法线上-线下混合式创作分享”及“6轮递进式线上-线下交替式学习”,有效传播了大健康人文理念;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创设了“理工医文”四融合及基于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创意和创作的“四创”多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资源、授课方式及课程考评等方面探索基于线上-线下混合的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多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多学科多文化交融的课程特色,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基于本课程,教学团队获得了3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20多项教育教学成果奖,课程思政成效显著,学生反馈教学效果满意,有力推动了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国家和世界培养和输出了大量优秀的暨南学子。

王跃春


供稿单位:医学部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

文字:谢媛香、各课程团队提供

图片:教育部发文、各课程团队提供

校对:许栩

责编:许栩

初审:孙立

复审:郑勇杰

终审发布:孟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