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医成果要报 | JAMA子刊研究揭示GLP-1RA在轻型卒中/高危TIA二级...
2025-11-10
2025年11月4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安定/朱慧丽教授团队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双TOP 1区)在线发表题为《Liraglutide in Acute Minor Ischemic Stroke or High-risk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LAM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报道GLP-1RA利拉鲁肽联合标准的卒中二级预防策略可显著减少90天卒中复发,并减少残疾风险,为
-
医学部机关党支部联合党委教师工作部赴深圳开展 “学前沿科技...
2025-11-12
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提升教职工对前沿科技的认知,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医学部机关党支部联合教师工作部于2025年11月6日赴深圳开展主题党日暨工会活动。通过走访知名高科技企业、瞻仰改革开放重要地标,全体人员进一步深化了对“学前沿科技、强使命担当”主题的理解。活动首站来到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的领先企业——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走进大疆展厅,仿佛步入智能飞行器的科技世界。从最初的飞行控制系统,到持续迭代的消费级无人机,再到广泛应用于影视、农业、家居、教育等领域的设备与解决方案,大疆的成长历程生动体现了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企业精神,也为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参考。第二站抵达华为鸿蒙生态创新中心。作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领先企业,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中心,教职工通过系统展示和现场演示,深入了解了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的设计理念、分布式架构、技术特点及其在万物互联时代的广泛应用前景。从智能家居到移动办公,从智慧医疗到智能汽车,鸿蒙所构建的全场景智慧生态令人印象深刻。近40分钟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增强了大家对国产操作系
-
淬初心·践使命·强担当!医学教师国情研修班圆满举办
2025-11-10
2025年10月28日至31日,经学校党委批准,由医学部/党委医学工作部组织的第三期暨南大学医学教师国情研修班在湖南韶山、长沙顺利举行。来自医学各学院、各附属医院以及学校机关部处的35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思政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此次研修学习。10月28日下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湖南韶山市委党校举行。暨南大学党委医学工作部部长麦尚文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修班不仅是思想淬炼的“加油站”,更是提升能力的“实践课堂”。他希望全体学员深刻领会“为什么来”、深入思考“来做什么”、认真谋划“回去怎么干”,在行走中感受文化、在思索中获得启迪、在静修中踏实沉淀,真正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推动医学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研修班为期四天,紧扣“理论提升”与“精神传承”两大主线,精心设置多场理论授课、实践教学与专题研讨会,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在理论授课环节,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中心特聘讲师贺晓庆深入阐述《学习伟人风范,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员感悟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品格;原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述杰教授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做
-
聚焦执业“通关秘籍”——“湾区澳门生就业校园招聘日”医学专场医...
2025-10-21
10月17日,配合由暨南大学承办的“就在南粤”广东省202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对接活动暨“羊城邀约”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招聘活动,由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和医学部共同主办联合举办的“湾区澳门生就业校园招聘日”医学专场医疗讲座在石牌校区富力教学大楼A103教室圆满落幕成功举办。,暨南大学驻澳门联络处主任谢伟卡、暨南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颖出席活动。,活动由医学部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孙立主持,医学各专业澳门学生代表110余人参加讲座。(活动现场)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鼓励澳门青年把握机遇融入国家规划。活动邀请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及医疗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作为专题讲座分享嘉宾,讲座内容涵盖了医疗人员执业注册制度、专科医生培训及认可制度等多个方面,为参会的澳门医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与就业指导。活动在医学部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孙立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首先活动伊始,澳门医疗专业委员会高级技术员陳家進先生带来了题为《医疗人员执业资格及注册法律制度及医疗人员资格认可》的讲座。讲座围绕澳门《医疗人员执业资格及注册法律制度》展开,系统介绍了医疗人
-
坚守科研初心,筑牢诚信基石——科研诚信宣讲会成功举办
2025-10-20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9月28日下午,学校在石牌校区举办“坚守科研初心,筑牢诚信基石”为主题的科研诚信宣讲会,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监督评价部副部长段依竺应邀作专题报告。本次宣讲会由科学技术研究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医学部共同举办,共设置深圳校区、珠海校区、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珠海临床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附属第五医院、附属第六医院和实验动物管理中心等9个分会场,线上线下约36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科学技术研究处副处长李雪主持会议。学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洪岸在致辞中指出,科研诚信是科学事业的生命线,学校将切实压实各方责任,健全科研诚信建设工作体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加大对科研诚信教育的投入。她强调科研工作者要常怀敬畏之心,做真理的虔诚追求者;要恪守严谨之风,做学问的扎实耕耘者;要勇担表率之责,做诚信的积极引领者,并呼吁全体科研工作者坚守学术底线,用诚信铺就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段依竺围绕《筑牢创新基石,守护学术净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诚信管理与伦理治理的政策创新与实践思考》作专题报告。她系统阐述了政策制
-
祝贺!医学部多名专家入选“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5-09-23
北京时间9月20日,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单分为“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前者聚焦于科学家上一年度的学术影响力,后者则关注科学家整个学术生涯迄今的影响力。医学部所属各单位共6名专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较去年增加1名),14名专家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较去年增加4名),暨南医学科学影响力稳步提升。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入选情况榜单名称入选人员所在学院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王志国第一临床医学院李晓江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苏国辉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吴武田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梁晓峰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谷万杰第一临床医学院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梁晓峰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王志国第一临床医学院吕军第一临床医学院李晓江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陈功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苏国辉粤港澳中枢神经再
-
暨医成果要报 | 医学部2025年7月SCIE论文收录成果速览
2025-10-20
2025年7月,SCIE数据库共收录医学部各单位发表的论文总数为221篇(另有提前在线发布论文36篇,不计入本月发文情况),其中中科院1区43篇,2区70篇,3区81篇,4区27篇。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论文157篇,其中Article或Review155篇,影响因子≥10的论文19篇。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Article是第二临床医学院刘雪燕为通讯作者发表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上的论文《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icroRNA in intraocular fluid using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diagnosis》,2024年期刊影响因子为19.0,所属ESI学科为PHYSICS。影响力较高的代表性Review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张水兴、张斌为通讯作者发表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的论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Predict Persona
-
医学分党校举办第96期党员发展对象学习班
2025-10-16
按照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医学分党校于本学期开展了第96期医学分党校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来自医学各学院和附属医院共43名发展对象参与,其中包括10名教师和33名学生。10月12日,医学分党校第96期党员发展对象学习班分别在石牌校区行政楼1111会议室和附属第五医院设置两个会场举行专题辅导。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郭军,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龙平,以及国防教育专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党总支书记闫芳,分别为党员发展对象授课。(医学分党校党员发展对象学习班现场)郭军以《从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中的人民立场看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为题,深入探讨医务工作者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奋斗历程以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三个方面,结合生动实例展开系统阐述。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担当,郭军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职责,为新时代医务工作筑牢信仰根基。(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郭军讲座现场)张龙平围绕“弘扬广东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主题,系统解读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与时代价值。他以跨文化视野广引中外经典,有力印证“红色
-
暨医成果要报 | 免疫突触研究新突破:为肿瘤等疾病治疗开辟新路...
2025-09-03
近日,暨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志华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免疫突触(IS)的结构、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为理解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视角。 免疫突触是免疫细胞间以及免疫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直接相互作用和分泌性交叉对话的基本结构框架,其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多种疾病中免疫逃逸或炎症反应的关键潜在原因,涉及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领域。 该综述阐述了什么? 该综迷详细阐述了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和巨噬细胞之间免疫突触的突触前和突触后结构。 免疫突触的形成具有三阶段性,包括起始、效应和终止阶段。在起始阶段,效应细胞与潜在靶细胞通过黏附受体结合;效应阶段涉及细胞的分子和细胞重排;终止阶段则以效应细胞与死亡靶细胞分离为特征。不同细胞的免疫突触表现 以T细胞为例,当遇到呈递兼容肽 - MHC 复合物的抗原呈递细胞
-
暨医成果要报 I SCIE收录论文情况(2025年6月)
2025-07-19
2025年6月,SCIE数据库共收录医学部各单位发表的论文总数为146篇(另有提前在线发布论文31篇,不计入本月发文情况),其中中科院1区39篇,2区46篇,3区42篇,4区18篇,1篇论文暂无分区)。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论文112篇,其中Article或Review108篇,影响因子≥10的论文15篇。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Article是第三临床医学院/ 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黄煜为第一作者,尹芝南、林雪嘉为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的论文《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reveals the reprogramming of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MASH to HCC》,2024年期刊影响因子为27.7,所属ESI学科为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Review是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梅青松为通讯作者发表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的论文《Bio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for dy
-
暨医成果要报|林雪嘉、尹芝南和李振华教授等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
2025-09-03
近日,暨南大学林雪嘉、尹芝南和李振华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一区Top,IF=33.9)上发表题为“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reveals the reprogramming of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MASH to HCC”的研究论文(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153197/)。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全景解析MASH向HCC恶变过程中肝脏免疫微环境的重编程,并阐明载脂蛋白E(ApoE)这一关键分子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为防治MASH相关肝癌提供潜在靶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称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已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影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约20%的病例会发展为更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并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细胞肝癌(HCC)。目前MASH向HCC转变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挖掘。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多个
-
暨医成果要报 | 梅青松教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
2025-07-28
近日,暨南大学梅青松教授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9.0)上发表了题为“Bio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for dynamic diagnostics in vivo”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总结了纳米材料通过生物工程改性后,应用于疾病标志物的体内动态诊断领域(in vivo dynamic diagnostics)的最新进展。文章从能量源的选择、纳米材料的响应机制、动态诊断策略的设计以及信号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该综述创新性地提出了推动深部组织动态诊断发展的三大核心策略:图1. 深部组织动态诊断的核心策略多模态能量响应与高效转换:综述提出结合近红外光、X射线等穿透性强的能量源,开发适配的纳米材料(如稀土上转换材料、量子点),通过能量转换机制实现深部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例如,近红外激发的稀土纳米颗粒可穿透3厘米组织,配合AI信号分析,显著提升动态监测灵敏度。时空动态信号精准调控:论文提出“时空动态响应”纳米探针设
-
暨医成果要报 | 我校新增免疫学进入ESI全球前5‰
2025-07-24
2025年7月10日ESI最新数据显示,我校新增免疫学进入ESI全球前5‰,其位列全球573,比上一期上升6位,排名系数为0.494( ESI 全球前4.94‰),这标志着我校免疫学领域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至此,暨南医学进入ESI全球前5‰的学科增至3个,除免疫学外,还包括临床医学( ESI 全球前1.19‰)和神经科学与行为学(ESI 全球前4.78‰)。据统计,医学部各单位均推动我校免疫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主要贡献单位及占比为:第一临床医学院(28.9%)、第二临床医学院(25.2%)、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16.8%)和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14.4%),医学部其他各单位的合计贡献度为15.2%。2025年医学部各单位对免疫学进入ESI全球前5‰的贡献情况 注:各单位贡献度按照ESI规则计算,贡献度=各单位被引次数/总被引次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简称ESI) 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开发的深度定量分析型研究工具。该工具将全部学科划分为22个领域,通过引文分析来评估科